当前位置: 首页 > 医疗版 > 医院 > 医院动态
编号:10122834
打吊针:可不是闹着玩的
http://www.100md.com 2002年9月5日 《健康时报》 2002.09.05
     “打吊针”,是静脉输液的俗称,适应症很多,可治疗严重创伤、大中型手术、严重营养不良、失血等病人。由于使用比较频繁,一些人普遍认为打吊针比吃药病好得快。而事实上,打吊针并不能包治百病,输液后产生的不良反应对人体会造成更严重的危害———

    本报记者 高朵 实习记者 魏成

    哪类患者需输液?

    大伟是中央司法警官学院大二的学生,暑期在北京做家教,几天前突然发高烧,就赶到附近的一家诊所治疗。医生开了一些药,药价60多元。大伟想到第二天还有家教,就请求医生:“不拿药了,打吊针行吗?我想快点好。”

    类似大伟这种心理的病人并不在少数。而在过去,打吊针输萄葡糖营养液或生理盐水算是一件“奢侈”的事,因为仅一包口服萄葡糖冲剂不过几元钱,在医院打吊针用的萄葡糖液收费是十几元。但现在,你到任何一家医院,都会看到举着吊针瓶等着输液的患者排着长长的队伍。一些医院为了迎合患者想早日康复的心理,纷纷亮出维生素类药物或能量合剂类药物的输液用药招牌。那么,打吊针较吃药哪个更好呢?中国航空工业中心医院的王晓菲对记者介绍说,两者都是治疗,不应用谁好谁坏作比较,关键看治疗疾病哪种见效快。高烧打吊针是一种应急治疗方法,但要看是否得当。发热本是机体的一种保护性反应,低热对机体有利。人体体温在38.5℃以下服用药物即可退热,当体温超过38.5℃高烧不退时,静脉点滴退热才是正确的选择。
, 百拇医药
    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一位病人家属告诉记者,他的妈妈得了脑充血,已经来院治疗5天了,光打吊针的费用就花了1000多元。问他用了什么药,他说:“医生的字我们也认不出,就知道其中包括清开灵和脑复康这两种输液用药。”这位患者旁边的一个患冠心病的老太太此时插话说:“你那算是便宜多了,我每天用两小袋输液就得花660元!真不如吃药便宜,早知道这么贵,我肯定不会选择输液的。”

    该医院门诊的一位大夫说:“现在有些小医院为了一味追求经济效益,盲目给病人打吊针。但我们医院是根据患者病情决定是否打吊针或服药的。一些进口输液用药费用相对较高,但治疗效果好,患者是欢迎的。”

    当心“祸水”进体内

    日前,北京市药监局会同公安局、工商局查处销毁了一批医用医疗垃圾———输液废瓶制成的“药用香油”,此前已有多人中毒,生命垂危。按理讲,打吊针是通过静脉注射输入人体内的,如果对症用药不会有安全问题,可为什么“药用香油”就能致人性命呢?原来“杀手”就是输入静脉的液体。
, 百拇医药
    中国预防病控制中心的刘常平在此特别忠告,打吊针的液体不管是什么药稀释而成的,都是人为制作的,因而在制作过程中有可能受到空气微粒或其他因素的污染而变质。而在加药过程中无菌操作也会出现一些难以避免的污染,如针管、针头、消毒不严,加药环境不消毒、不清洁,更难以避免的是瓶塞微粒、玻璃微粒随加药针头进入液体,静脉点滴进入人体并随血液循环栓塞于肺部、脑部。当这些污染进入人体内后,自然而然成了人体潜在的“杀手”。更为严重的是,如果输液瓶用完后不及时处理,都会产生化学反应。现在专门有一些商贩在医院外徘徊,购买医疗垃圾,然后改换包装重新使用。试想,连输入体内的液体都有某种程度的污染,经过商贩二次污染,再装入质量不合格的劣质香油,怎能不出问题?

    据介绍,因打吊针惹出官司的事件最近也多了起来。近日,杨先生73岁的母亲患感冒,请来了云南林业中西医院金实小区社区卫生服务站的医生到家中出诊,该服务站的一位医生和一位护士给杨母看病后,开了两瓶药水给杨母输液。医生配完药水,给杨母挂了一瓶,嘱咐家属换药水后就离开了。当家属将第二瓶药水换上不久却发现,输液管的接头处竟然积满了褐色沉淀物,并且输液管已被沉淀物堵住不能滴药水了,家属慌忙拔掉针头。当医生赶到后却说,产生沉淀物并不像家属所说是药水本身的问题,而可能是药水产生了化学反应。但病人家属认为,无论是什么原因引起的沉淀物,都不应通过输液注入病人体内,否则可能会引起事故发生,医生应该对此负责。而医生认为,只需换一副输液管重新输液就行了,对杨母身体并无大碍。可杨家人认为此种解释并不能令人信服,遂把该卫生站告上了法庭。

    可见,当您完全可以通过饮食或药物获得健康时,千万别为图“快”或“省事”让隐患潜入体内。记住:打吊针不是闹着玩的,千万别让“祸水”注入体内。, http://www.100md.com